裕姜百货头像

裕姜百货

我愿奔赴大海

  • 文章9297
  • 阅读1468359

人生倒计时

  •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
  • 这周已经过去
  • 本月已经过去
  •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
首页 技术突破 正文内容

登幽州台歌(登幽州台歌译文)

sfwfd_ve1 技术突破 2024-02-06 20:24:13 174

本文目录一览:

《登幽州台歌》的全文是什么?

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,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,悲愤之极,写下了这首《登幽州台歌》。诗人俯仰古今,深感人生短暂,宇宙无限,不觉中流下热泪。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。

《登幽州台歌》是一首怀古悲今,感时伤事的慷慨悲歌,从体裁归类,一般归为七言古诗(七古)。附:登幽州台歌 (唐)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
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【注】幽州台:又称燕台,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,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。
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——唐代·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 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
《登幽州台歌》唐代: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【译文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

唐代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原文: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译文: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

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

1、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,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。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,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。

2、《登幽州台歌》原文及翻译如下:原文: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翻译: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,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。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,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。

3、译文: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注释:幽州:古十二州之一,现今北京市。

古诗登幽州台歌及意思

1、释义: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,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。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,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。⑴幽州:古十二州之一,现今北京市。幽州台:即黄金台,又称蓟北楼,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,是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。

2、诗歌译文: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【出处】《登幽州台歌》——唐·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
3、登上幽州台作的诗歌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原文:《登幽州台歌》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
4、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【译文】前不见圣贤之君,后不见贤明之主。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,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。【作者简介】:陈子昂(661-702)字伯玉。少任侠。

登幽州台歌的诗什么意思

《登幽州台歌》这首短诗,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、寂寞无聊的情绪。语言苍劲奔放,富有感染力,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。

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作者:陈子昂 (唐)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!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

登上幽州台作的诗歌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原文:《登幽州台歌》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
诗歌译文: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,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。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,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。【出处】《登幽州台歌》——唐·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
五首诗的赏析1.登幽州台歌2.望岳3.登飞来峰4.游山西村5.己亥杂诗,原...

以下几首诗歌适合放在一节课学习:《登幽州台歌》和《望岳》适合放在同一节课学,因为它们都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,都展现了一种高风亮节、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
《登飞来峰》是北宋文学家、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,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。译文: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,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。

登飞来峰【作者】王安石【朝代】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层。游山西村【作者】陆游【朝代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。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文章目录
    搜索